其他

人际交往中这句话伤人最深永远不要说

2018-01-03 花非凡

好文推荐(点击标题阅读):

👉原来,这才叫精神长相!

👉袁天罡替人选女婿,却挑个混混....

综合网络

1


每个人都会犯这样一个错误:把最好的一面留给陌生人,而最差的脾气和态度却留给自己人。

 

对着身边最亲近的人发泄,是人性与生俱来的懦弱。

 

小时候,每次家里来了客人,在客厅看电视的我都会迅速地躲进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。

 

作为性格慢热又有点内向的孩子,让我对着不熟的大人谈笑风生,我真的做不到。

 

因为这一点,父母总是把一句话挂在嘴边:“你看看隔壁家李叔叔的女儿,比你开朗,比你礼貌,样样都比你强。”

 

这句话在我的心里牢牢刻下了一道印痕,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,我总是习惯性地不自信、畏畏缩缩、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。

 

孩子有多想被父母认可,这句话就有多伤人。也许爸爸妈妈不会知道,他们的一句话语,会像魔咒一样在孩子的生命里如影随形。

 

然而,我没想到,有一天我也会将这句伤人的话脱口而出。

 

那天,因为一件琐事和交往多年的男友吵架,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好脾气地哄我,我气急败坏地想要用最狠的话伤害他,于是脱口而出:“你看看别人的男朋友,至少都比你有钱,你呢?你能给我什么?”

 

话一出口,他不可置信地看了我一眼,沉默着拿起自己的背包开门离去。

 

迟来的后悔阵阵涌上心头。最亲近的人总是毫无保留地向你展示他的一切,他的情感、他的心思,以及他的弱点,因此当你真的要去伤害他的时候,你总能让他伤得体无完肤。

 

我们总是对着陌生人谦卑、对亲近的人口不择言,认为无论如何都会被原谅,所以放肆地一次次伤害,却忘了对方的感受。

 

然而,并不是每一次我们说出去的狠话,都还来得及道歉跟补救的。

 

不要讲出这句你会后悔的话,不要用言语伤害你最亲近的人。



2


很多人喜欢说话不经过大脑,事后又希望对方理解自己只是说话直,是一种坦率。但别人又有什么义务受了你的气还得陪着笑呢?

 

我以前有个很好的朋友,后来渐渐跟她疏远了,就是因为忍受不了她所谓的“说话直”。

 

她每次用“我说话直,你别介意啊”作为开头,我就整颗心一沉,知道又要被她冷嘲热讽一番了。

 

上网看中了一件森林系的棉布裙,兴致勃勃地发给她,问她好不好看,她劈头盖脸地回了一句:“我说话比较直,这种类型的衣服,只适合瘦瘦小小的女生穿吧?你离瘦瘦小小的距离,未免也太大了点。”

 

毕业季纠结着要考研还是找工作,苦恼再三问了周围一大群人的意见。其他人都中肯地帮我分析了其中的利弊,只有她说:“恕我直言,你们那种专业还有必要念研究生吗?又不是理工科,考了也没用吧。”

 

过年回老家,和她还有一大群老同学一起去拜访以前的老师。老师看到我时,笑眯眯地感谢我每年春节都给她发祝福短信。我朋友听到这句话又开口了:“那是,谁也没她会拍马屁呀,不然怎么以前老师那么偏爱她呢。”

 

看到我骤然变色的脸,她就笑嘻嘻地补了一句:“我说话直,别介意啊。”

 

被她一次又一次伤害了之后,我总算想通了:

 

为什么她不能对我委婉一点呢?为什么她一定要对我说话这么难听?

 

因为我并没有重要到需要她说话三思的程度。她把我当成可有可无的朋友,才舍得用这句“我说话直”来反复伤害我。

 

喜欢以这句话作为开场的人,将自己毫不考虑他人的行为归结于性格直爽,将别人受到冒犯后的不满归结为小肚鸡肠。

 

很多人用“我说话直”作为盾牌,肆无忌惮地用言语伤人,其实,那是一种自私和幼稚。

 

你说话直,我没有义务担待着。



3


作家冯小风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:


他的朋友皮哥平时做的是一些花木生意,算不上太忙。

 

皮哥的母亲已经六十多岁,前段时间被诊断出糖尿病,需要每个月定期去医院复查。

 

由于复查的时间正好是工作日,皮哥和他的两个哥哥就商量着轮流带母亲去医院,从大哥轮起。

 

经过一个循环后,又轮到他大哥了,可大哥第二天有事,于是大哥便跟他商量,让他明天带着母亲去医院。

 

皮哥正准备答应下来,他大哥又补上一句:“反正你一天到晚也没什么事。”他大嫂也在一旁附和,“就是,反正你时间多,你就再送一次呗。”

 

皮哥当场就来气了,怎么自己在他们眼里就是闲人一个、无所事事了?因此不但拒绝了这件事,一家人也以吵架收尾。

 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有些人说话老喜欢补一句:“反正你也没事”、“反正你闲着也是闲着”。

 

这句话像一根尖锐的刺,扎得人浑身不舒服。

 

大四下学期,除了要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事宜,还要参加各种宣讲会、招聘会、找实习工作,每天都忙得热火朝天。

 

周六好不容易闲下来了,买来几包零食坐在宿舍里看电影放松一下。

 

这时隔壁宿舍的同学过来串门,看见我正在看电影,就把她手里的一沓文件塞给我:“这次我们的论文不是要写个英文的序言吗,我英文真的很差,你帮我写吧。”

 

听到她撒娇的口气,我正笑着准备答应,就听到她补了一句:“反正你闲着也是闲着。”

 

她那句话一出口,我就觉得仿佛吞了一只苍蝇一般,有种难以言喻的心情。

 

虽然有时候是说者无心,但听者却是有意的。你无意中说出的话,常常能伤人于无形。

 

人人都需要被尊重。别人帮你是情分,不帮你是本分。请人帮忙的时候,说话不要顺便贬低别人。

 

很多人不会说话,其实是由于太过自我,只顾着做一个说话的人,忽略了听话人的感受。

 

只说该说的话,那些带刺的语句,不如让它烂在肚子里。



4

生活中,你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话:

我都是为你好。

只要你幸福,我怎样都可以。

你要这样想,我也没办法。

对亲近的人语言打击、拒绝沟通、情感威胁,多少“以爱之名”带来的伤害,甚于真实的武器,像无形的杀手一样伤人至深。

爱和被爱,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。不要让你的爱变成刀子,也不要让他人的爱伤害你。

《大声说出来》有一期讲的是《我的养生男友》。

男友一直让女生吃药膳粥,女生已然不知零食滋味;不断地给女生送蜂蜜水,送保健品充当爱情信物;聊天三句话不离养生知识,就算说浪漫情话,也只剩不停的叮咛嘱咐。

男友对养生的执念,快把女生逼疯了。

女生希望男友不要老管着自己,而男友则振振有词:“我是为你好,养生有什么错?”

“为你好”,一段感情中的很多强迫行为都可以用这一句话来表述。因此,穿什么衣服,跟谁聊天,事无巨细都要过问,甚至干涉对方正常的社交,把对方限定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围内。

贝伦·沃尔夫在《如何才能幸福》写到:“我是爱你的,所以请你按照我喜欢的方式做事。”

这种行为披着爱的糖衣,潜在的含义是你必须接受我的操控,按照我的意愿做事。

爱变成了施虐者的伪装,成为了支配对方而找的借口,即便本人并非有意而为。

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暴力,会让人慢慢失去自己的感受,变得什么都可以,什么都无所谓。

日本作家加藤谛三在《情感暴力》一书中指出:没有爱的能力,会导致无视对方的人格、无视对方的界限、无视对方的需求、无视对方的想法、无视对方的发展等问题。

不成熟的、幼稚的爱是:我爱你,因为我需要你。而成熟的爱是:我需要你,因为我爱你。

其实这是自私。

“你说什么样的话,就是什么样的人。”

 

一个成熟的人,绝对不会用这些话来伤人。

 

话一说出口,有些事情,就彻底无法挽回了。说话可以暂停,甚至可以快进,但永远也不能倒带。

 

伤人的话语,也许你说过就忘了,但被你伤害过的人,也许永远也无法痊愈。


所谓情感暴力,是指用爱的语言去束缚、虐待、折磨对方,包括善意的操控、情感威胁、虐爱、神经性的爱情渴望等。

这种难以觉察的情感暴力让很多人无法拒绝,并因此受到影响,无论怎样努力都很难快乐。 

好好说话,需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,学会换位思考。

 

这是一种修养,更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之一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